其他項目申報
其他項目解疑答惑
2023年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啟動,對公示的項目給予高達千萬的補助。下面來看看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條件程序和申報指南,有什么疑問,可以直接咨詢小編了解。
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免費咨詢:19855108130(手機/微信)
一、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總體要求
(一)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創新的要求,按照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部署,重點聚焦市十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開展攻關。
(二)堅持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以企業為核心構建科技和產業之間互融互通的橋梁紐帶,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三)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開展科技攻關,有針對性地攻克一批重大技術難題,研發出一批國產化替代產品。優先支持科技型骨干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產學研合作、產業化目標明確的項目。
二、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設置
2023年度重大科技項目,圍繞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新材料、航空等領域編制申報指南,確定10個攻關方向,立項項目按照《蕪湖市科技項目管理辦法(修訂)》執行。
三、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補助政策
依據《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規定》(蕪政〔2022〕23號)第4條“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的規定:對立項的重大科技項目,按其項目研發投入的50%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按照項目立項、通過中期考評、驗收通過三個階段按3:4:3滾動支持。當年支持項目不超過10項。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由所在的市縣區、開發區先行到位,市本級財政補助資金按照現行財政體制配套分擔。
四、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條件和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為蕪湖市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有較強的研發實力、穩定的人才團隊和科研基礎條件保障,運行管理規范,社會信用記錄良好。鼓勵企業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組團申報項目。
2.項目申報單位須有一定的研發投入。2022年度研發費用工業企業不低于1000萬元或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農業及民生領域企業有一定的研發投入。
3.項目實施周期為三年(2023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按照項目立項、中評考評、驗收通過分階段設立“里程碑”式可考核指標。并明確攻關目標指標 參數、知識產權歸屬、研發投入、實施時限等內容。中期考評不合格的停止繼續支持,市科技局追回已支付資金。
4.項目主持人應具有領導和組織開展創新性研究的能力,保證有足夠時間投入研究工作,原則上應為申報單位在職人員,且為實際主持該項目研究的人員,如非在職人員,須由申報單位出具正式聘用合同,聘用時間須覆蓋項目實施周期。
5.項目主持人年齡一般不超過57周歲(1966年1月1日后出生),院士不超過70周歲(1953年1月1日后出生),超齡一般不得申報,如確要申報,由項目申報單位申請并出具能確保項目可履約實施的承諾函(如聘用、延遲退休等)。
6.重大科技項目實行定向委托實施。申報項目預期指標包括但不限于考核指標,且預期的技術指標和產業化指標不得低于考核指標。申報單位須承諾并有能力保障項目研發投入,且能夠提供項目研發實施的支持和配套條件。申報單位對項目自籌研發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對農業及重大民生技術項目,自籌研發投入不少于600萬元(財政后補助資金不計入自籌資金)。
7.同一個項目主持人限申報1個項目。同一年度同一個項目不能同時申報省、市級其他類別科研項目。
8.項目由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應明確1個牽頭申報單位,由牽頭單位與各合作單位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明晰各方責任和權利、承擔的工作任務、資金投入額度以及項目實施形成的固定資產和科技成果權益歸屬等。
9.申報單位、法人、項目主持人等責任主體信用記錄良好,并就信用情況作出書面承諾。歸口管理單位應分別在“信用中國”、“信用安徽”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責任主體信用記錄進行核查,對列入實施聯合懲戒限制期的責任主體不得推薦。
10.項目受理后,原則上不得更改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項目立項后,申報材料中承諾的考核指標,將作為項目合同書明確的考核內容,原則上不予調整,項目承擔單位須在規定時間內簽訂項目合同書。
11.申報項目涉及人體被試和人類遺傳資源的科學研究,須尊重生命倫理準則,遵守《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等國家相關規定,嚴格遵循技術標準和倫理規范。涉及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要遵守國家實驗動物管理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有關規定,使用合格實驗動物,在合格設施內進行動物實驗,保證實驗過程合法,實驗結果真實、有效,并通過實驗動物福利和倫理審查。
12.在項目申報或立項管理過程中發現項目不符合上述條件和要求的,將取消其參加評審或立項資格。
五、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程序
1.自主申報。各申報單位按照項目指南支持方向自主申報,并認真填寫項目申報書,于8月1日前將申報書及相關附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申報單位及項目主持人創新能力和成果證明材料,近2個年度財務審計報告)裝訂成冊提交至所在縣市區、開發區科技管理部門。
2.審核推薦。各縣市區、開發區科技管理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圍繞區域特色主導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和技術短板,對照申報指南和申報要求進行初審推薦,并于8月5日前將申報材料(一式一份)、《推薦函》、《2023年度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推薦匯總表》報送至市民服務中心7樓市科技局窗口,電子版發至郵箱
3.受理審核。市科技局依據推薦函和項目推薦清單,受理申報材料,并委托專業服務機構對申報單位條件和申報項目材料開展形式審查,受托服務機構形式審查結束后向市科技局提交專項形審報告和項目情況審查表(匯總表)。
4.考察評審。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組織評審,并組織相關專家及市直部門對項目開展考察,考察項目單位的實施能力和申報項目的技術可行性。
5.立項實施。依據評審和考察結果,確定立項,簽訂任務書。項目承擔單位按照市科技項目管理有關規定組織項目實施。
關于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咨詢小編了解。
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免費咨詢:19855108130(手機/微信)
臥濤集團,2012年成立,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如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專利申請、軟著登記、商標注冊、財稅籌劃、股權設計、軟件開發、高企認定、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科技成果評價、百度首頁排名推廣、抖音運營等一站式服務,在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四川、陜西等地都有公司,10多年成功服務上萬家企業,在業內擁有良好口碑。
附件1:2023年蕪湖市“赤鑄之光”重大科技項目申報指南
1.項目名稱: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研究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基于汽車座艙硬件平臺基礎上開發一套智能網聯OS,智能網聯OS基于Linux內核開發,按照SOA車云一體分布式軟件架構實現跨域通訊;系統需滿足新一代車型平臺化需求。基于LINUX內核基礎開發,系統分為四個層級:應用層、系統框架層(Framework)、硬件抽象層(HAL)、及定制性硬件驅動層。智能網聯系統按照軟件三化開發:接口標準化,應用模塊化,軟件平臺化。
考核指標:完成1款國產汽車操作系統的智能座艙平臺產品,IPC時延、軟件復用率、系統啟動時間等技術指標突破現有安卓水準。不低于2萬臺裝車量。
2.項目名稱:L4級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研發測試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研究自動駕駛系統的線控功能設計,確定可行的線控轉向控制器、制動控制器、驅動控制器以及線控燈光、檔位等設計方案;研究自動駕駛傳感器設計,確定激光雷達、智能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組合慣導等傳感器的選型與配置;研究自動駕駛系統控制器的選型與設計;研究自動駕駛系統架構設計、硬件架構與軟件架構設計;研究自動駕駛系統感知、規控等核心技術。解決多模態傳感器在信息融合時的數據同步、坐標系之間的相互平移和相互融合、融合目標列表管理以及融合目標軌跡算法三大技術難題。
考核指標:完成1款以上純電車或PHEV車型匹配開發測試及產業化。具備領航駕駛功能、巡航駕駛輔助、車道輔助功能、智能泊車功能、主動安全功能、側后向安全輔助、低速泊車安全功能。域控算力至少達到508TOPS,城中村窄路段無障礙通行、擁堵路段無障礙通行、路口出口選擇模型準確率至少95%,道路模型支持同時預測數百個目標、路徑模型可預測3條帶軌跡至少10s。
3.項目名稱:300 kW級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用航空重油動力系統的研制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研究300 kW級高海拔、高功重比、低油耗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用航空重油壓燃動力系統,解決續航短、無法上艦問題,實現一款海拔應用達12000米的全自主國產化重油活塞航發,在海拔升限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考核指標:研制出300 kW級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用航空重油動力系統并進行產業化,極限海拔12000米,6000 m海拔下功率值≥270 kW,油耗≤220 g/kW·h,功率重量比≥1.0 kW/kg。形成小批量訂單,并建設滿足產業化生產線1條。
4.項目名稱:基于視覺的柔性化自編程智能機器人系統開發與產業化
研究內容:面向噴涂、焊接機器人工件感知理解與決策生成能力提升的需求,重點圍繞高精度視覺二維、三維重構技術研發、噴涂、焊接工藝規則自學習與自匹配技術研發、噴涂、焊接軌跡自主規劃與生成技術研發、自編程噴涂、焊接過程仿真平臺研發四個方面開展技術攻關。
考核指標:工件識別方式采取結構光視覺,具備直線、圓弧、溝槽(1 mm)、邊緣等形狀特征識別功能,工作空間達到3500 mm,絕對定位精度達到2.5 mm,重復定位精度達到0.5 mm,可靠性(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3萬小時。面向船舶、橋梁、裝配式建筑、工程機械、家具和汽車等行業,產品銷量不少于200臺套。
5.項目名稱:新能源汽車用粉末涂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圍繞粉末涂料功能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從環氧樹脂和聚酯樹脂基材、添加劑合成與改性、低溫固化技術開發和粉末涂料制備工藝改進等方面提出解決粉末涂料的散熱性、耐腐蝕性和阻燃性能的關鍵技術和途徑,提高涂料的內部導熱性能、外部耐腐蝕性能和阻燃性能。開發出新能源汽車用的功能性粉末涂料,實現進口產品替代并產業化。
考核指標:粉末涂料玻璃化溫度≥72 ℃,人工老化時間> 5000 h;固化溫度120-140 ℃;涂層柔韌性≤1mm;鉛筆硬度2H;附著力0級;耐火性能(GB14907)≥2 h。建成年產不低于3萬噸新能源汽車用粉末涂料生產線,開發3個以上系列化新產品。
6.項目名稱:基于視覺感知技術的高速分揀系統研發及產業化
研究內容:基于模塊化分布式體系架構研發分揀控制系統、狀態監控系統、WCS系統,實現狀態監控、任務決策智能化;研發基于8K CMOS線陣圖像傳感器的線掃相機,實現Code128碼、Code39碼、二維碼等多類條碼硬件級識別能力;開發大分辨率圖像處理條碼模糊識別技術,實現對條碼的高速識別;識別系統采用“橫縱雙向條碼拼接”、“超分辨率重建”、“像素無損旋正”、“條碼數字組合的瑕疵條碼識別”等技術,實現狀態監控、任務決策智能化。
考核指標:輸送速度可達2.5 m/s,水平識別范圍1100 mm,垂直識別范圍700 mm;識別速度≥10次/秒,條碼識別準確率≥98.5%;分揀準確率達到99.99%,分揀效率最高達2萬件/小時。實現高速智能分揀系統銷售100臺套。
7.項目名稱:城市公共設施用第二代B1級中高壓電纜隔熱防火復合材料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中高壓防火電力電纜,開展對高溫隔熱防火層用復合材料的開發及在中高壓防火電纜中的應用研究,采用先進的聚合技術,通過對溶劑材料種類的選擇和組分的調試,實現甲基乙烯基橡膠和氟金云母成瓷填料之間的相容性,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陶瓷體性能并應用,制備出高溫隔熱防火特種橡膠復合材料。
考核指標:與礦物絕緣中高壓防火電纜比較,重量輕30%左右,外徑降低20%左右;燃燒后產品通過GB/T 20285煙氣毒性試驗,達到t0級;電纜耐火試驗,火焰溫度大于950 ℃,施加電壓U0,180分鐘內不擊穿,停止供火后1小時內施加3.5U0試驗電壓,15 分鐘內不擊穿。形成1條以上產品生產線,并制定相應的工藝文件。
8.項目名稱:新能源汽車主驅SiC MOSFET芯片關鍵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通過對SiC MOSFET用基面位錯外延工藝研究,控制外延均勻性、缺陷性;研究器件結構、材料和工藝參數等對器件性能的影響,完成1200V SiC MOSFET器件結構設計;研究開發SiC MOSFET柵氧工藝,降低柵氧界面態密度;評估材料結構、工藝技術和器件設計方面對器件可靠性的影響,提出器件可靠性增強技術方案;研制出1200V/130A的SiC MOSFET芯片產品。
考核指標:SiC MOSFET芯片要求采用平面結構設計,電壓1200V,閥值電壓Vth≤3V;典型值Rdson為15mΩ;Id為130A,并通過車規級AEC-Q101可靠性認證。形成月產5000片,年產6萬片的SiC MOSFET或SBD外延及晶圓的生產能力,實現配套新能源汽車主驅上車應用不少于30臺套。
9.項目名稱:智能網聯汽車UWB數字模塊的研發與應用
研究內容: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UWB數字模塊,平臺CPU算力達到100K+ Dmips,通過技術的整合,將更多的車身域功能通訊組件(包括車輛實時通訊判斷、整車通訊管理、總線控制、定速巡航、整車能量分配通信、高壓上下電通信、高壓安全通信、整車熱管理通信、 整車故障診斷及應對通信、整車狀態監控與顯示、充電監控、車輛防盜、續航里程計算、程序在線升級和在線標定)集中在UWB數字模塊中,并通過SOA面向UWB數字模塊進行API定義充分整合,將所有功能以SOA面向服務的接口呈現,便于相關ECU調用。在SOA架構下,進一步研究UWB汽車生態中無線監測、V2X、無感支付、輔助自動駕駛等場景中的各項功能,進行功能集成并向主機廠交付。
考核指標:實現“智能網聯汽車UWB數字模塊”應用,達到年產100萬套;通訊效率指標,平臺轉發延遲低于1ms,FOTA總線利用率不低于80%,同時支持10路CAN+12路LIN+四路百兆兩路千兆以太網的需求。
10.項目名稱:集成高精地圖和主動泊車功能的ADAS系統研發及應用
研究內容:制定智能汽車融合自動泊車系統技術方案;自研高精地圖與定位數據集成、自動泊車系統決策算法;實現集成高精地圖和主動泊車功能的ADAS系統的研發,減少或消除虛假目標對系統決策產生的干擾,提高系統的魯棒性、穩定性、執行安全性以及全天候工作能力,為實現汽車智能輔助駕駛直至無人駕駛提供前提和基礎,助力打通自動駕駛“最后一公里”低速復雜場景痛點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搶占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制高點。
考核指標:實現10cm級別的高準定位;實現ADAS L2+級HWA、TJA等功能;集成高精地圖與定位,融合毫米波角雷達信號及自動泊車視覺信號,實現高速公路自動導航輔助駕駛(NOA)等L2+功能,形成行泊一體化ADAS域控、算法自主化。形成20萬套集成高精地圖和主動泊車功能的ADAS系統產業化能力。